[意]高一志著、[法]梅謙立、譚杰、 田書峰編注《修身西學今注》出找九宮格見證書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103db7c5833.74138511.

[意]高一志著、[法]梅謙立、譚杰、田書峰編注《修身西學今注》出書

 

 

私密空間 

書名:《修身教學西學今注》

作者: [意]高一志

譯者: [法]會議室出租梅謙立, 譚杰, 田書峰

出書社:商務印書館

出書時間: 2019-10

 

【內舞蹈教室容簡介】

 

1637—1638年,意年夜利耶穌會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e)與數位中國士人在山西絳州(今新絳縣)一起配合著譯《修身西學》,完全浮現了亞里士多德主義經院倫理學的概念與理論體系,代表了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在中國的初次系統譯介,早于晚清東方倫理學的東漸二百余年。本書由兩部門構成。在第一部門舞蹈教室的六篇研討論文中,三位學者重要考核《修身西學》的作聚會場地者于成書過程,其與兩個拉丁文藍本之間的關聯,以及由其構成的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在中國的最早傳播。第二部門通過校注的情勢,周全細致地展示《修身西學》的焦點概念與論述的東方瑜伽教室思惟來源,并比較其與中國倫理思惟之間的異同之處。

 

【作者簡介】交流

 

主編簡介:

 

梅謙立(Thierry Meynard),法國人,中山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西學東漸文獻館文獻館副館長,廣州與中外文明交通中間執行主任。北京年夜學中國哲學博士(2003年)。重要研討標的目的為中西思惟交通、東方古典哲學、當代新儒家。

 

譚杰,中南年夜學哲學系講師,碩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年夜學工學學士(2008年),中山年夜學哲學博士(2016年)。重要研討標的目的為明清時期中西倫理學交通、剖析倫理學。

 

田書峰,中山年夜學哲學系副傳授,碩士生導師。慕尼黑哲學高級學院哲學學士(2006年),慕尼黑年夜學哲學碩士(2010年)、哲學博士(2015年)。重要研討標的目的為古希臘哲學、中世紀哲學和康德實踐哲學。教學

 

【目錄】

 

第一部門 《修身西學》研討

 

第一章 《修身西學》舞蹈場地的作者、成書與影響

高一志的生平與著作

《修身西學》的成書與出共享會議室

《修身西學》的影響

 

第二章 文藝復興的經院倫理學

文藝復興及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復興

耶穌會倫理課程:倫理學課程的位置問題

“可因布拉評論”

《可因布拉倫理學》

 

第三章 義禮之學的基礎:《修身西學》前六卷考證

從《可因布拉倫理學》到《修身西學》

《義禮西學年夜旨》及《義私密空間禮之序》:倫理學作爲一門品講座場地德科學的問題

第一卷:善和利的問題

第二卷:幸福的“體”和“用”

第三卷:“動行”重要來源于“司愛”

第四卷:在善基礎上的情感

第五卷:品德天賦論或品德習得論

第六卷:靈德與習德的區分

 

第四章 義禮之學的內容:《修身西學》后四卷考證

萊修斯生溫和《論正義》簡介

《修身西學》后四卷概要

第七卷:智德(prud交流entia)

第八卷:廉德(temperantia)

第九卷:毅德(fortitudo)

第十卷:義德(iustitia)

 

第五章 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在中國的最早傳播

《修身西學》《可因布拉倫理學》傳統與《尼各馬可倫理學》

“真福”的包涵性解讀與上帝作爲人的終極目標

“德”作爲通向“真福”的需要條件

《修身西學》中的神學傳統

阿奎那對亞里士多德倫理學的詮釋

完善幸福與不舞蹈教室完善幸福

意志(司愛)爲行動之源

結論

 

第六章 《修身西學》的儒家泥土

第二部門 《修身西學》今注

修身西學目録

義禮西學年夜旨

共享空間修身西學卷之一

義禮之序

意爲身修之本第一章

人意定有所向第二章

人所向者何第三章

好美幾類第四章

人物向趨同否第五章

修身西學卷之二

人之所向有宗爲第一章

人之所向唯一第二章

人所向宗爲何第三章

人所向福爲何第四章

人福不系外好美第五章

人真福不系于身好美第六章

人福系于神好美第七1對1教學

修身西學卷之三

人之動行從何而始第一章

司愛獨爲自立之司第二章

司愛總督衆司若何第三章

明愛二司動行之序第四章

血氣司愛爲何第五章

修身西學卷之四

血氣二司之情何第一章

諸情總目第二章

愛情本末第三章

欲情本末第四章

樂情本末第五章

惡情本末第六章

避情本末第七章

瑜伽教室

憂情本末第八章

看情本末第九章

懼情本末第十章

果敢本末第十一章

忿怒本末第十二章

修身西學卷之五

動行之善惡爲何第一章

舞蹈場地行之善惡繇何第二章

人動行中有非善非惡者否第三章

善惡相通相變否第四章

外動行之善惡繇何第五章

修身西學卷之六

德爲何第一章

德麗何質第二章

德之中庸第三章

德之生息第四章

德之區品第五章

宗德相須第六章

修身西學卷之七

智德爲何第一章

智屬誤否第二章

智之務何第三章

智之宗品第四章

智之屬德第五章

智之天生第六章

智之亡掉第七章

修身西學卷之八

廉德爲何第一章

廉德之枝第二章

廉德保存第三章

廉德亡掉第四章

廉之屬德第五章

修身西學卷之九

毅德爲何第一章

毅德敵損第二章

毅之屬德第三章

宏德爲何第四章

宏德之敵第五章

宏施何德第六章

含忍何德第七章

恒久何德第八章

修身西學卷之十

義德何爲第一章

宜者爲何第二章

義德宗枝第三章

義德功務第四章

非義者何第五章

義之屬德第六章

欽崇何德第七章

仁德第八章

弟德第九章

孝德第十章

感佩德第十一章

真實爲何第十二章

和氣第十三章

好施第十四章

權德第十五章

 

概念對照表

瑜伽教室附 録

參考文獻

索 引

 

責任編輯:近復

@font-fac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face{font-family:”宋體”;}@font-face{font-family:”Calibri”;}p.MsoNormal{mso-style-name:註釋;mso-style-parent:””;margin: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none;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family:Calibri;mso-fareast-font-fami私密空間ly:宋體;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小樹屋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教學場地ng:1.0000pt;}span.msoIns{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color:blue;}sp舞蹈場地an.msoDel{mso-個人空間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個人空間e-name:””;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color:red;}@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margin-top:72.0000家教pt;margin-botto1對1教學m:72.0000pt;margin-left:90.0000pt;margin-right:901對1教學.0000pt;size:595.3000pt 841.9000pt;layout-grid:15.6000pt;}div.Sect個人空間ion0{page:Section0;}

 

TC:9spacepos27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